28
2021
-
04
提高直流电弧炉炉龄,应从这五个方面出发!
作者:
由这样的电炉炼钢发展趋势和耐火材料总承包趋势可知,作为耐火材料总承包的我们应该重视电炉用耐火材料。冶炼电炉的寿命除了与耐火材料本身的设计和材质密切相关外,还与確筑质量和加强维护有关。炉体的维护除包括烘炉、补炉、炉体的正常维护外,还涉及生产的连续性、设备条件、耐火材质、原材料的选择、冶炼工艺的制定及科学的管理与操作水平等。以下是提高炉龄的具体方法:
1、操作方面
1.1出钢温度控制
将电炉的出钢温度由原来的大于1630℃调整到1620℃±10℃,严禁高温出钢,特别是超过1650℃的炉次。目前电炉的平均出钢温度由年初的1636℃降至1630℃,并且高温钢(出钢温度≥1650℃)的比例也控制在10%以内。
1.2出钢[C]的控制
要求出钢[C]必须≥0.06%,并且严格控制过氧化炉次。一旦发生过氧化炉次,必须在炉内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炉内脱氧)。针对低碳钢种(成品[C]≤0.06%)开发了炉后脱碳新工艺。目前电炉的平均出钢[C]由年初的0.05%升至0.071%,并且出钢[C]的炉次比例也达到60%以上。
1.3造渣控制
通过对渣系成分的跟踪分析,将石灰和调渣剂等辅料的投入方式和时机进行调整,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有效结合全过程泡沬渣,确保炉墙保护层的形成和保持。调渣剂的加入量由年初的4Kg/t.s增加到5.8Kg/t.s。
1.4底电极温度监控
对底电极的冷却水温度和流量实行冶炼全过程监控,一是保证04系统的背压必须<4.2Kg,超过该值必须通知水处理冲洗。二是保证底电极冷却水流量≥90NM3/h,低于该值必须冲洗过滤器。另外,一旦底电极温度报警,必须查清原因,否则对炉体进行出尽检查炉底。三是对底电极温度(18个点)进行打点跟踪分析。四是对04系统冷却水的温度进行监控,超过38℃必须通知水处理进行空冷。
2、维护方面
2.1完善维护模式
维护模式的标准化操作步骤:①每炉对炉体耐材的熔损进行目测确认,确保炉体安全运行。②制订炉墙和炉底的维护标准,规范维护的标准化作业,特别是喷补料的使用标准,必须按标准上的规定量使用(特殊情况必须注明原因)。③增加冷补次数,控制底电极扩孔。④对后期炉体出尽后采用吹扫底电极部位残钢渣,减少底电极部位渣子量,确保补炉质量。⑤釆取对底电极扩孔内钢水进行吹扫后再进行热修补的维护新工艺,有效地控制了底电极扩孔,确保底电极孔径的修补效果。⑥每次冷补炉底后在炉底中间按放1t碳粉,强化炉底料的烧结效果和确保导通。
2.2制定炉墙和炉底的维护标准具体维护标准见表1和表2。
表1电炉炉壁工作层砖(700炉)维护模式及标准
表2电炉双炉座炉底维护模式及标准
3、对炉衬砖的技术创新
为了更好的满足生产的需要,在确保电炉安全运行的前提下,达到进一步提高炉龄的目的,对炉衬砖进行了砖型的改进。改进后的砖型更有利于操作人员对炉衬厚度进行判断,并能真正实现零残厚。镁碳砖厚度由原来的550mm改为现在的480mm,永久层镁砖由原来的76mm增加到现在的146mm。
4、炉体的正常维护
4.1炉壁的维护
炉壁各部位温度分布不均匀,补炉作业的重点为热点区。水冷炉壁的出现已经取得了极其满意的结果,但在冶炼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水温、流量、严防停水和漏水。炉顶水冷系统也要保持正常,并防止循环水滴漏而热侵蚀炉壁。此外,装入量更要保持相对的稳定,严防超装过多侵蚀炉壁;装料应有专人指挥,避免料筐碰撞、剐伤炉壁。
为了减缓弧光及熔渣对炉壁寿命的影响,造渣要及时,渣量与流动性要合适,尽量避免弧光裸露、渣层过厚或碱度低、渣子稀而侵蚀炉壁。
渣线处的固体料不要轻易用氧管吹扫,熔化期的早期造渣尤为重要,它能防止渣中呈游离状态存在的SiO2、P205、Fe2O3等与耐火材料中的MgO、CaO发生作用,进而保护渣线。此外,冶炼各期的温度要控制好,切忌急剧降温及后升温等。
4.2炉底炉坡的维护
在一个炉龄期中,炉底炉坡难以保持原有的正常形状和尺寸,一旦出现严重减薄、坑洼或翻料等应及时处理。
每次炉底冷补后装料前,炉底炉坡处应垫入足够量的钢板,用以防止大块重料砸伤。装料时料筐不能过高。炉料中如需配入焦炭或电极块等配碳剂时应加在石灰上面,避免弧光将炉底炉坡直接灼伤。在冶炼过程中,严禁电极脱落。另外,装入量要保持相对的稳定,避免钢水量严重不足而侵蚀炉坡。
冶炼工艺制度的制定科学合理,温度合适,操作准确,避免重氧化;吹氧管不许触及炉底炉坡;保持设备运转正常,尽量缩短冶炼时间等,均是强化炉底炉坡正常维护的重要措施。
4.3出钢口的维护
出钢口耐火材料是电炉的薄弱环节。一般情况下,出钢口寿命只有100~150炉,不能与中修炉龄同步,因此很多电路采用热台更换出钢口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有不少电炉出钢口部位结钢渣严重,出钢
口区域炉坡堆积高,热态更换出钢口相当困难,有时就因出钢口砖的制约,提前结束了炉龄。为此,成功开发了出钢口热态修补技术,使之与电炉中修同步。目前出钢口砖一般从70~100炉开始热态修补,整个过程只需0.5小时左右。热态修补一次可以延长出钢口寿命30~50炉。
出钢口填料使用效率基本良好。在目前生产还不正常、电炉平均冶炼周期为1.5~2h的情况下,填料自动打开率为90%左右。填料打不开的原因除了填料本身质量外,更重要的是出钢口区域是冷区,出钢口易结钢渣,出钢口区域炉坡堆积过高,冶炼周期长,设备故障比较频繁。
5、管理方面
5.1砌筑质量的控制
在砌筑质量方面,严格执行标准化操作流程,确保砌筑质量得以保证。①砌筑前召开技术交底会,重申关键部位的砌筑要领。②砌筑过程由日班专职维护人员和四班作业长全程监控。③严格按标准化作业。④炉修后及时召开小结会。
5.2维护周期的控制和调整
维护周期严格按制订的模式执行,并及时跟踪和调整。炉龄后期出尽计划及时跟踪和调整。
5.3推进制度的落实
及时传达炉龄攻关会的要点,要求全体职工人人皆知,并严格按会议精神、制度执行。
5.4炉底异常判定和管理
制订炉底异常判定基准,加强对炉底异常判定的管理机制。通过以上措施,电炉大修炉龄2000炉比1500炉成本下降1.73元/吨,年直接经济效益173万元。电炉大修炉龄2000炉,年消耗底电极钢棒10.4根,电炉大修炉龄1500炉,年消耗底电极钢棒13.8根,年节约底电极钢棒3.4根,每根底电极钢棒价值26万元,年节约底电极钢棒88万元。年直接节约成本=173+88=261万元。
电炉大修炉龄2000炉,年炉修时间约37.9天,电炉大修炉龄1500炉,年炉修时间约50.6天,年节约炉修时间12.7天。炉修期间单炉操作比双炉操作每天少3炉钢,年累计少38.1炉,计5525吨。按每吨坯产生经济效益1000元估算,年经济效益约553万元。(此项为间接效益),合计经济效益达814万元。
西安秦东冶金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9年1月23日,公司位于中国陕西西安,主导业务为冶 金设备设计制造、环保除尘技术设计、冶炼原料处理和先进冶炼工艺技术开发,公司的愿景是成为能够为用户提供先进适用的成套冶炼技术解决方案的服务型主导企业,公司矢志将“秦东冶金”打造成电炉行业的优秀品牌。公司致力于EAF炼钢电弧炉,LF钢包精炼炉,DC直流电弧炉,VOD,AOD精炼炉,铁合金电弧精炼炉,的设计制造销售以及安装和服务。咨询电话:13389219118/13630250959。